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7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鄭隆賓 醫師

(左:陳時中部長 中:鄭隆賓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 民國39年 生於台灣台南
  • 民國64年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1. 臨床服務貢獻事蹟:(1)肝臟移植-鄭隆賓醫師率先完成國內首例B型肝炎引發肝衰竭的肝臟移植手術,此病例肝臟移植成功突破當年醫界的共識,更開啟國內對B肝病患進行肝臟移植的研究與先機,是相當重要的突破與貢獻。此外更著手肝癌的肝臟移植,亦應用ECMO救治肝臟移植病患,為全球最早使用的經驗。(2)完成近千例的肝臟移植手術-鄭醫師於91年完成台灣中部首例的活體肝臟移植,對中部地區的病患提供即時且有效的尖端治療,除了造福中部地區病患免於長途奔波外地尋求醫療外,其中更不乏台灣各地的重症病患來求診,以尋求肝臟移植的最後一線生機。(3)積極拓展肝臟捐贈者的條件,治療更多的末期肝病患者-目前國內等待肝臟移植的病患逾1200人,每年卻只有100位左右的腦死捐贈者,可謂是杯水車薪,為了不浪費寶貴的腦死捐贈器官,鄭醫師盡力實施一肝兩用,將一個捐贈肝分割給兩位肝危病患。此外更拓展血型不相符合及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均可作為捐贈者,在此領域提供重要的貢獻,也減少這類病人併發嚴重感染的機會。(4)肝臟移植術後留置加護病房期間最短,住院日數也是全國最短,節省許多健保資源,並提供更多重症病患的治療機會。(5)新型免疫抑制劑(Everolimus)在活體肝臟移植的應用,除了奠定在全球的研究地位,日本厚生省更因為這個試驗結果,即將審核此藥於日本得以應用於活體肝臟移植的病患。(6)創新治療-鄭醫師更引進新近最熱門的免疫檢查哨抑制劑治療,提供病人的一線生機,另在自我建制的實驗室更發展出樹突細胞的免疫治療,不只用於肝癌病人,更積極研究並應用於其他末期癌症的治療模式。(8)急症外傷的治療-鄭醫師治療過的外科急症病人無可計數,並多次主導啟動大災難救援行動,鄭醫師甚至以其肝臟移植的專業,搶救一位護理同仁,奮鬥超過60小時,才完成止血與緊急換肝的作業。這世界首例的緊急肝臟移植,救治重度肝臟外傷的經驗及其他肝臟外傷的外科治療更發表於雜誌上。
  2. 外科技術創新貢獻事蹟:(1)獨創的中肝靜脈剝離術-為首創技術,是使用人工血管重建肝靜脈完全回流的重要關鍵技術。(2)肝臟靜脈出口的吻合技術-發明了所謂的「Raising-flap Technique」,確認了出口的通暢性。(3)使用人工血管重建肝臟靜脈回流-以人工血管作肝臟靜脈回流的重建是鄭醫師最出色的突創技術之一。(4)創新的肝動脈吻合技術-此技術使移植肝儘快恢復動脈血流,對肝功能的維護有很大的影響。(5)肝動脈重建手術-是全世界唯一應用於活體肝臟移植肝動脈重建的創新術式。
  3. 教學與傳承:鄭隆賓醫師膽大心細,手術技巧高超,經驗豐富,但最值得驕傲的是從不藏私,對外科學員的要求更是傾囊相授,恨鐵不成鋼的執著,也因為這種固執的精神與超高的標準,他訓練出來的醫師不勝枚舉,且各個在各自領域均有非常優秀的表現。
  4. 參與公共事務,提升台灣醫療水平:除了臨床服務、研究及教學外,鄭醫師更因為臨床專業受到肯定,屢被邀請參加或擔任各類的醫療評鑑及學會要職,實施發揮並協助國內醫療相關面向的水平提升。身為肝臟移植的醫師,除能治療求診的病患外,鄭醫師更因為積極投入移植相關的公共事務,讓台灣的器官移植發光發亮,實在居功厥偉。
  5. 對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的付出,全面提升水平:綜觀醫院的進步,多項的專業治療已超越國際水平,鄭隆賓醫師的帶領功不可沒。
  6. 鄭隆賓醫師在臨床服務,教學研究之餘,更傾力協助尖端生醫產業的發展,及推動國際醫療,提升台灣能見度及競爭力,在在表現一位臨床醫師的所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