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林恆甫 醫師
(左:賴副總統清德 中:林恆甫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 民國57年 生於台灣台北
- 民國83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畢業
- 民國99年 國立陽明大學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畢業
- 民國107年
榮獲107年新北市第七屆醫療公益獎:醫療特殊奉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參與衛生政策推動之具體事證:(1)林恆甫醫師率領亞東醫院外傷團隊與急診、心臟科、神經科、婦產科、小兒科及重症醫學等單位協力於民國98年通過衛生署緊急醫療能力分級制評鑑,使亞東醫院成為新北市第一家重度級責任醫院,繼續維持迄今。更要求創傷團隊遵照新北市衛生局急救責任醫院指定作業要點,即使院內加護病房滿床,仍優先治療多重外傷病人,適度調整病床及手術室來減少多重外傷病人於急診轉院的可能。(2)配合台灣外傷醫學會推廣外傷教育課程,多次前往新北市內其他醫院進行外傷教育工作,進而輔導部立雙和醫院通過緊急醫療能力分級制評鑑,成為新北市的重度級責任醫院之一,責無旁貸致力於提升全市醫院處理多重外傷病人能力。(3)擔任新北市衛生局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輔導委員,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輔導符合新北市急救責任醫院之規定,協助提升新北市其他急救責任能力醫院對外傷處理能力。(4)協調外傷小組成員醫師配合新北市支援醫療資源不足之偏遠地區醫院急診任務,自民國98年林醫師親自多次前往瑞芳礦工醫院支援一線急診業務,為新北市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院奉獻心力。(5)配合新北市反酒駕運動:緣起因民國102年搶救遭酒駕車禍致死台大女醫師曾醫師,配合台灣酒駕防制關懷協會翻譯書『
酒杯裡的謀殺』:從飲酒文化到反酒駕運動的百年發展史。
-
臨床醫療服務具體貢獻之事蹟:(1)領導亞東醫院外傷團隊,於新北市在地深耕16年,收治超過3,500名重症外傷病人,近兩年有成長趨勢,控制所有住院外傷病人在院死亡率為12%,名列國內所有重度外傷中心前茅,符合國際醫療外傷中心水準。(2)此外還負責所有嚴重外傷啟動病人的收治與照護,包括手術及非手術性治療。林醫師的團隊發展以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腹部外傷的病人,縮短病人住院天數,加速恢復。累積超過200例治療經驗,林醫師將其成果寫成5篇原著論文,分別發表於國際SCI期刊,治療成果達世界級水準,成績斐然。(3)針對腹部嚴重外傷病人,林醫師採取損傷控制觀念,改良國外的腹內填塞技術,建立院內暫時性腹部覆蓋及真空吸引設備的標準化流程挽救病人的腹部腔室壓力症候群,大幅簡化了病人的傷口護理過程,領先新北及國內其他重度級醫學中心。(4)研發腹腔鏡三明治縫合保留脾臟手術,應用於脾臟嚴重外傷病人,若無法以血管攝影動脈栓塞止血,能夠以此微創手術止血及保留脾臟,目前已成功挽救36個病人脾臟。(5)與心臟血管外科合作,對於多重外傷病人合併嚴重呼吸衰竭需使用葉克膜心肺輔助器治療時,修改照顧流程不使用抗凝劑,減少外傷病人出血的危險,也因此增加搶救病人呼吸衰竭的機會。(6)為減少病人於手術室、加護病房、血管攝影室間之不必要運送,積極於手術室管理委員會爭取,將過去限於心臟血管外科及神經外科使用的複合式手術室,開放給多重外傷病人同時須進行手術及血管攝影動脈栓塞者,處處站在病人為中心照護立場著想,此作法亦為國內首創,於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未來將持續進行。
-
提昇病人安全的具體事證:(1)規定外傷小組當日負責急診外傷啟動的主治醫師,須於接受啟動後10分鐘內到達急診,評估病人後回報當日外傷小組長,訂定後續收治計畫,所有過程均以電子病歷系統嚴密監測追蹤,進行內部審核,並每季於外傷醫療委員會會報,接受外部稽核,10分鐘到達率超過95%,趨近100%。(2)協調急診,建立多重病人復甦急救的標準化流程,包括:初級評估、插管、輸液、輸血急救措施;並協調放射線科等單位,對需做電腦斷層掃描的多重外傷病人以第一優先進行檢查,縮短等候時間,儘速完成評估訂定治療計畫,所有程序期待於病人到達急診60分鐘內完成。其改善成果指導急診團隊完成外傷品管圈活動,獲醫策會品質獎肯定。(3)對胸、腹部大量出血導致休克外傷病人,於手術室管理委員會提案,於醫院手術室原本的常規手術、急症手術、緊急手術外,新增設急急診手術(通知後30分鐘以內),增加搶救病人機會。實施後成效卓越,除嚴重外傷病人外,同時嘉惠其他情況緊急的非外傷病人。(4)針對嚴重外傷病人在家屬尚未到院前,經主治醫師評估須緊急手術以挽救生命者,訂定院內標準流程,由主治醫師及見證醫師簽署手術說明書,於手術同意書及麻醉同意書統一蓋情況緊急免除同意書章,逕行進行手術治療,爭取搶救病人時間。(5)林醫師於手術室管理委員會爭取,設定合併頭部外傷及胸腹外傷需同時進行開顱手術及胸腹手術搶救生命的標準流程,以兩組護理人員,同時協助神經外科手術及胸腹手術的進行,增加搶救機會。(6)參與醫院大量傷患應變計畫,並於民國103年北捷事件後於創傷醫療委員會及手術室管理委員會制定同時有多名傷患抵院須接受手術治療的應變支援計畫,縮短大量重傷病患接受手術治療的平均等候時間。(7)於創傷醫療委員會,協調影像醫學科對於多重外傷病人需進行緊急血管攝影動脈栓塞止血治療者訂定標準程序,規定全天24小時內於聯絡後1小時內,病人需進入血管攝影室進行搶救,栓塞過程當中病人須持續復甦治療時,由創傷團隊偕同麻醉科醫師共同完成。(8)配合新北市消防局政策,若多重外傷病人已送達急診,即使已通報滿床,為避免多重外傷病人於轉出過程風險,林醫師協調加護病房管理委員會、重症醫學部、手術室管理委員會訂定床位調配規範,讓創傷團隊先專心救治病人,避免將多重外傷病人由急診轉出,每年平均約6人次動用此機制搶救生命。(9)響應衛生福利部政策,指導外傷病房護理團隊,嘗試建立出院準備的醫病共享決策模式,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暨召開家庭會議改善創傷科病人出院準備服務』自67.3%提升至95.3%。(10)為持續追蹤亞東醫院外傷病人治療的成績,改善治療品質,全面對因緊急外傷住院病人應用台灣外傷醫學會軟體進行外傷登錄,截至目前已累積登錄超過35,000筆資料供分析。
-
推廣外傷教育及評鑑:(1)林醫師通過台灣外傷醫學會認證成為外傷專科醫師後,繼續訓練督促後進醫師,目前外傷小組內另有6名醫師通過外傷專科醫師認證。(2)自民國94年起長期擔任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常務理事、教育委員會主委、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委及政策委員會主委,109年當選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並於民國103年開始任台灣外科醫學會外傷委員會委員,積極參與台灣外傷教育學術的推行及生根工作。(3)民國101年開始接受外傷啟動時,於急診針對新北市消防局在亞東醫院受訓的救護人員(EMT)進行多重外傷病人臨床處理教學與訓練。(4)民國105年起於國防醫學院擔任外傷手術技巧研習營指導教師,傳授年輕主治醫師外傷手術技巧。(5)民國98年開始多次參與歐洲急症及外傷醫學會發表論文,分享台灣新北市經驗。(6)領導的外傷團隊與院內其他急重症醫療團隊合作,努力使亞東醫院連續通過3次的緊急醫療能力評鑑重度及及醫學中心評鑑。
-
外傷醫療貢獻:林醫師領導亞東外傷團隊以最大努力動員人力處理各項重大外傷事件,在病人傷情穩定後,配合公關在尊重病人隱私的倫理前提下,適當揭露處理經過及病人恢復狀況,也適切轉達社會大眾的關心,善盡醫院社會責任。
-
防疫貢獻:林醫師帶領著亞東創傷醫師及護理團隊進駐三重傑仕堡水漾旅館,讓外科醫師也投入了與新冠病毒搏鬥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