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施麗雲 醫師
(左:賴副總統清德 中:施麗雲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民國36年 生於台灣台北
民國62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畢業
民國80年 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教師獎
民國92、98、103年
榮獲科技部(國科會)傑出獎
民國84、95年
榮獲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癌症臨床研究傑出獎
民國94、98、104年
榮獲長庚大學優良教師研究獎
民國93年 獲頒台灣醫學會學術演講獎
民國96年 獲頒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楷模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建立台灣第一個通過國際認證的癌症分子診斷檢驗室,服務全台,接軌國際:
施麗雲醫師在衛生福利部第一期建置癌症卓越研究體系計畫下,帶領長庚血癌團隊於2011年10月通過美國病理醫師學院臨床實驗室的國際認證。以全方位的優質分子檢驗技術,服務全國血癌病患,提供血液專科醫師正確的診斷分類、風險分群、調整治療策略參考的重要依據。她所領導的國際級血癌分子診斷中心,於2015年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銀獎,堪稱台灣第一,且立竿見影、造福國人,整合資源共同為台灣血癌病患作國際水準的分子診斷和追蹤服務。(2)施醫師的實驗室是台灣第一個獲得國際參考實驗室確效高品質定量監測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致癌基因的實驗室。從2004年至2015年,服務全國70%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服用標靶藥物後的療效監測及致癌基因激酶位區有無突變的分析,提供醫師針對抗藥性病患調整用藥的根據。也運用此模式推廣於監測具相同致癌基因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患的微量殘餘血癌細胞及其突變檢測,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3)由施醫師領導的林口長庚血癌團隊整合資源,組成急性白血病聯盟,共24家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參與,提供聯盟醫院急性白血病病患,依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血癌基因亞型診斷分類和歐洲白血病聯盟建議的預後基因變異風險分級,擴大分子診斷重點標記,更精準地找出具高風險分子標記的病患,協助聯盟醫院的醫師為他們的病人量身定制個人化的治療策略,服務了全國74%兒童和50%成人急性白血病,改善了他們的存活。並藉由微量殘餘血癌細胞定量檢測結果做療效追蹤,儘早介入治療以避免全面血癌復發,達到個人化「精準醫學」的診療模式。其中台灣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2013-新治療方案,是全國第一個以微量殘餘血癌細胞定量檢測結果來調整治療策略的方案,已使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的無復發存活率由76%提升到88%,達國際水準。她也積極推動青少年和年輕成人使用小兒的治療方案,初步結果顯示提升了此族群30%的存活率。除提升血癌診療品質和延長病人存活外,也使國家癌症登錄資料庫在血癌登錄的資料更正確和完整。
領導長庚癌症中心成為眾多醫學中心的學習標竿並協助國民健康署提升癌症診療品質:施醫師領導癌症中心,積極參與國民健康署所主導的國家癌症政策之制訂及提升癌症診療品質計劃,多項架構之措施:如治療計劃書、品質監測,被國民健康署引用為全國癌症中心提昇計劃的規範。她擔任國民健康署癌症診療品質認證評鑑委員多年,指導並協助提升各級教學醫院癌症照護品質;也曾任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審查業務指導顧問和衛生福利部藥品諮詢委員會委員,指導和協助治癌藥品的審查;擔任衞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醫療技術小組委員和癌症防治政策委員會委員,協助新醫療技術審查並針對癌症防治政策提供建議。
優異的研究成果獲國際肯定並致力於轉譯應用:施醫師身為臨床醫師,數十年的研究生涯,均以結合臨床應用為主軸,早期由造血幹細胞在體外的生長特徵,她建立了一個以導向更精確早期診斷分類骨髓增殖惡性病亞型的系統。於1995年設立了分子生物實驗室,針對血癌做一系列有關基因變異和功能探討的研究,優異的研究成果,除多篇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在血液腫瘤學領域頂級的Blood、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期刊外,也被2001年、2008年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血癌分類教科書所引用,並陸續把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轉譯成臨床應用,落實了轉譯醫學的精神。她進一步以體外實驗及體內動物模式來探討和驗證突變基因的致血癌機制,其成果除對血癌發生及惡化的病理機制更加瞭解,且有助於標靶治療的研發及治療的應用。施醫師研究成果受到國際重視,進而受邀加入國際硏究團隊,有許多創新的發現,均刊登在學術界頂尖期刊,其中發現新穎抑癌CBL基因突變及其致血癌創新機轉,於2009年刊登於科學領域最頂尖的Nature期刊,施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暨通訊作者,讓國際同儕看見並肯定台灣學術地位。
對各級醫師教學認真,制訂多種血癌的全國診療指引:(1)對醫學生、內科住院醫師、血液專科醫師的教學和訓練認真負責,屢獲住院醫師票選教學優良獎,曾榮獲教育部教學特優奬。擔任長庚醫院血液病專科訓練計畫主持人三十年,培養眾多血液專科人才。(2)擔任台灣血液病學會理事27年,施醫師主導制訂各種血液惡性病的全國診療指引,包括2013年慢性骨髓性白血病(2021編修)、2014年急性骨髓性白血病、2020年慢性骨髓增殖惡性病,提供血液專科醫師診斷和治療血癌病患的參考及遵循,讓血癌病患得到最適切的診療。(3)擔任血液病學會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惡性病工作組召集人,多次舉辦致癌基因檢測和定量監測的教育訓練,指導並協助其他醫療院所如何提升分子診斷檢驗品質。
施醫師領導長庚醫院血液科成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的國際卓越診斷及治療的中心:施醫師於2012年受邀擔任國際「骨髓造血分化不良症候群」預後工作小組的成員,使長庚醫院自2014年起,成為此症病患的國際轉介中心之一。2015年起獲邀擔任歐洲血液病學會慢性骨髓增殖惡性病科學工作小組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