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梁成福 醫師

(左1:陳部長時中 左2:賴副總統清德 中:梁成福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 民國35年 生於台灣桃園
  • 民國55年 國防醫學院專科第13期畢業
  • 民國102年 榮獲國防醫學大學傑出校友獎
  • 民國108年 獲頒桃園客家卓越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1. 梁成福醫師原服務於桃園陸軍八一二醫院擔任外科醫師,民國61年返回故里,在龍潭開設龍安診所服務鄉里,為當時龍潭僅有的五位醫師之一,他執壺濟世,照顧地方民眾,從外科到家庭醫學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行醫五十餘年來,除救人無數外,對於貧苦清寒的病患更是不收費用、義診相助。
  2. 梁醫師在桃園參與醫界公共事務甚早,曾擔任桃園市醫師公會第17、18、19屆理事,並持續在公會擔任各委員會的委員,數十年不斷,持續指導大家、提攜後進,儼然成為地方醫界的導師楷模。
  3. 梁醫師積極投入地方的醫療公益事務,自民國70年左右,率先參加擔任桃園地檢署義務法醫,並引領許多醫師共同投入服務;民國87年大園空難、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民國89年新加坡航空空難,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執行法醫的工作。在極為艱困挑戰的環境中,為罹難者進行相驗及身分辨識,與梁醫師談及此事,都是非常震撼而令人終身難忘,多年來梁醫師對推廣法醫教育工作不遺餘力,辦理相關講座,並號召醫界夥伴投入相關的服務。
  4. 梁醫師本著仁者之心,持續支持協助地方警察、消防單位,並長期擔任顧問;民國98年並與地方警察單位合作,首創「中輟學生柔道隊」,為失學的孩子,建立一個武德訓練的環境,找回自信與尊嚴。
  5. 民國98年,梁醫師邀集地方西醫、中醫、牙醫界先進,共同創立「桃園市基層醫療協會」,致力地方慈善公益活動;捐款濟貧、免費義診,舉辦聯合年終尾牙及寒冬送暖、發起藝術義賣活動,一時人文薈萃,令貧苦者有所依靠,使醫療界更為融洽,並曾擔任理事長,積極促進醫界與地方的良好互動。
  6. 梁醫師體念幼時求學過程艱辛,因此對鄉土的感情格外深厚,民國95年以創會理事長的身分成立「桃園縣龍潭鄉三洽水休閒農村發展協會」,展開對母親大地的醫治行動,以農村特色,培養人力及保護自然生態為宗旨。結合認同農村永續傳承的朋友,秉持客家敬天惜物的精神,透過水土保持及農村再生計畫,展開與親山大地為伍,藍天綠水為伴的社區創生歷程;101年7月,三和社區在他的帶領下,成為全國第一個通過環境教育設施場域認證的社區。以生活、生產及生態三個要素,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復古優質的療育環境,提升民眾人文及環境素養,並將「全人醫療」的理念融入生活之中,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概念。
  7. 梁成福醫師在對行醫療、公益、環保做出貢獻後,又展現出個人的藝術表現,與書法家李元慶教授合作,由李老師書寫、梁醫師雕刻,開創出陶瓷雕刻的新紀元。將佛經以及雋永的詩詞名句、勸人向上的文章,雕刻在瓷盤、瓷瓶、瓷版、瓷杯之上,使其融入日常生活,讓人們在歡喜之中,得到心靈的醫治。瓷雕之美讓梁醫師著迷,投入之後,終將其潛藏的天分發揮出來,成為「拿手術刀與雕刻刀的藝術家」。民國102年梁醫師受邀將紅色「心經」瓷雕,遠送至法國羅浮宮參加展出,備受國際注目,也奠定了他在藝術上創作的地位。近10年來,梁醫師在國內舉行多次個展,其作品已被總統府、北京故宮博物院、法國羅浮宮、乃至北韓博物館所收藏。在龍潭圖書館可看到22塊宏偉道德經五千言瓷雕;在桃園地檢署二樓也陳列著12個巨大的金剛經全文雕刻瓷瓶,與環境融合,娓娓地訴說著生命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