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鐘育志 醫師
(左1:陳部長時中 左2:賴副總統清德 中:鐘育志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 民國43年 生於台灣高雄
- 民國68年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畢業
- 民國82年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畢業
- 民國87年 獲頒臨床教育改革貢獻獎
- 民國94年
獲頒內政部兒童局及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第三屆早期療育棕櫚獎
- 民國100年
榮獲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醫學教育貢獻獎
- 民國102年 榮獲台灣兒科醫學會台灣兒科醫學會獎
- 民國109年
獲頒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投入當年制度鬆散的臨床醫學教育領域,讓見習醫師融入「見習醫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的教學和醫療團隊:鐘育志醫師在1994年接下高雄醫學院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臨床教育訓練部主任的重擔,開始深耕醫學教育,推動見習醫師制度改革,在當時五、六年級共400名見習醫師只能十個同學一組在門診或病房觀察學習,少有機會能參與實際照顧病人的學習。經無數次與全院主治醫師溝通協調,實施新見習制度落實臨床教學指導,成功讓見習醫師融入「見習醫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的教學和醫療團隊,讓每位見習醫師有自己專屬的見習主治醫師導師,臨床教學時師生有即時互動與回饋,並藉由臨床科室教學評比,與時精進臨床教學,將臨床教學融入每位主治醫師的日常醫療實踐,鐘醫師將對於醫療服務的熱誠與堅持,翻轉臨床醫學教學制度,期許培養更多學養俱佳良醫。
-
輔佐高醫為品德教育特色學校暨全國唯二受評系所全數通過的辦學績效卓著大學,開設典範學習等課程,提升醫學生跨域能力並深化學術倫理暨生命倫理的內涵:鐘醫師於2006年8月時任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任內於2008年輔導全校27系所44個班次悉數通過「大學系所評鑑」,為全國唯二受評系所全數通過的大學,並於100年度教育部「大學校務評鑑」五項評鑑項目「全數通過」優異表現,成為全國2所辦學績效卓著大學之一。於擔任副校長任內,自98學年度起在全校研究所碩士班開設必修「典範學習」課程,演講內容涵蓋:跨領域學習、生命倫理、學術倫理、生涯規劃、溝通藝術、產學專利等等。透過典範講師的經驗,拓展學生研究視野及延伸通識相關能力,此門課對基礎與臨床研究生的跨域學習、生命暨學術倫理及人文素養的提升多所助益。另經由全校(1)透過多項計畫(品德教育推廣與深耕計畫、特色主題計畫、教學卓越計畫等),推動品德教育;(2)透過正式課程(各學院皆有專業倫理課程、通識教育有生命倫理課程、生活法律,課程、服務學習課程)、非正式課程(社團社會服務)及境教(品德教育走廊)推動品德教育;(3)結合醫學相關專業教育推動品德教育:醫學院暨口腔醫學院每年辦理「人體暨器官捐贈感恩大會及大體老師入殮儀式」,並在解剖課程進行前請修課學生訪問並關懷大體老師家屬、撰文感恩大體老師讓醫學生深植感恩與利他的種子。於民國99年首獲全國「品德教育績優學校」,奠下四度榮獲教育部「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的基礎。
-
持續深耕醫學教育暨跨域人才培育,榮獲台灣兒科醫學會暨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肯定:鐘醫師為培養年輕兒科醫師,戮力於兒科繼續教育如:早期療育、兒科薪傳、倫理教育與跨域轉譯等。(1)培育兒科人才:推動「兒科薪傳」講座:鑑於兒科新進人才銳減,為了讓醫學生及年輕醫師更瞭解兒科醫師多采多姿的行醫生涯,傾聽前輩們救治生病兒童所獲得之回饋與感動,進而啟發醫學生對兒科領域的興趣,於2009年起積極協助推動「兒科薪傳」講座,期能為培育更多兒科新血而盡一份心力。(2)推動兒童臨床試驗研究倫理暨跨域課程,鼓勵會員承先啟後邁向國際舞台:接下臺兒醫誌主編帶領臺兒醫誌編輯委員會進行線上審查作業,並襄助兒科研究委員會,於
2012年共同舉辦「兒童臨床試驗研究倫理與計畫撰寫研討會」,宣達兒科臨床研究者如何撰寫好的研究計畫,恪遵臨床試驗研究倫理及及研究著作倫理。有感於NMD病友,平常居家呼吸照護之重要,故2011年起針對呼吸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醫學生,病友及其家長暨相關病友團體,持續推廣居家呼吸照護暨跨領域照顧醫療講座,也將上述照顧內容融入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及學士後醫學系,呼吸治療學系,物理暨職能治療學系之兒科學相關課程迄今。(3)與國內外相關學會積極互動,帶領小兒神經會員持續深耕跨領域教育。鐘教授擔任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期間,積極協助學會成員積極與國內外相關學會互動,藉由協辦相關專題演講及國際研討會,幫助會員跨域學習與成長。此外更與台灣復健醫學會成立早療working
group,與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制訂「新生兒周產期缺氧缺血性腦病變」及「低溫療法」之臨床指引。
-
多元政策深化醫學教育與推動跨域學習,以隱藏課程與典範薪傳課程深化學生利他精神,深獲國內外評比肯定。2019年鐘教授擔任高雄醫學大學第8任校長任內,與全校師生齊心深耕人文與利他精神,獲得國內外專家肯定,具體措施和成效如下:(1)成立醫學教育暨人本化教育校級研究中心,透過推展整合高教深耕計畫中,提出藉由受訓倡導教師將人本化跨專業知能之精神融入教學中,借鏡在人本化教學卓越的國際級標竿學校-澳洲Griffith
University大學,以MaRIS之教學模式為核心基底,含正念、情感式反思、衝擊性體驗以及提供安全支持性的學習環境四個主要面向,依循教學原理橫向(跨專業)與縱向(各學院課程暨臨床實習課程)推展本校人本化縱貫深化及跨專業學習,使學生由低年級向上延伸至高年級實務面增加同理心的培養,推動成果獲教育部高教深耕委員以「該校人本教育內涵與深刻,對於培養醫事人員的生命態度、同理心,值得續深化與推廣」肯定。(2)將藝術、醫學倫理與法律素養融入醫學教育,高醫於108年獲「教育部第6屆藝術教育貢獻獎─大專組績優學校」,為全國未設置藝術相關領域科系大專院校獲獎之首例。(3)形塑青年行為典範,獎勵學生利他關懷的精神,設立高雄醫學大學「學生利他獎」,培養學生尊重與關懷生命的態度及樂於助人的服務精神、實踐利他主義,形塑青年行為典範。
-
除教學外,鐘育志醫師長期致力於於兒童罕見神經肌肉疾病「轉譯診療、翻轉病程」的治療與研究,37年來戮力轉譯研究,為台灣兒童神經肌肉疾病之先驅,重要的成果為:(1)
2000年與中研院李鴻助研究員共同研發全球首例脊髓肌肉萎縮症小鼠模式,為治療開創新機,(2)2017年與全國三大新生兒篩檢中心(台大醫院、台北病理中心、衛生保健基金會)推動國內SMA新生兒篩檢,成為全球第一個全國SMA新生兒篩檢並提供藥物治療的國家,成為世界典範並翻轉台灣第1型SMA病童自然史,(3)推動亞澳肌肉病學中心,與國際同步提升NMD轉譯研究暨急重症照顧品質,(4)國內首創開辦NMD整合門診,引進長照團隊居家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