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2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陳適安 醫師
(左:賴副總統清德 中:陳適安醫師 右:周慶明理事長)
簡歷
- 民國48年 生於台灣嘉義
- 民國73年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99年 榮獲美國心臟學院傑出學術獎
- 民國102年 榮獲亞太心臟協會傑出心臟病專家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陳適安醫師從1986年開始在臺北榮民總醫院任職,盡忠職守,廉潔自持,一直以照顧病患及提供其優質的醫療照護為職責。2021年起擔任臺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除照顧病患以及參與臨床及基礎醫學研究外,更將人文觀念落實於醫學教育當中,積極培育年輕醫師,達成師徒傳承,百年樹人,提升中部地區醫療水準之目標,並且帶領員工防疫任務,承接中央及地方多項防疫工作,造福中部地區。身為心臟內科醫師,陳教授致力於探討心房顫動之病理生理機轉,開發心房顫動灼燒新技術,並將新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國內、外醫學會及雜誌,擴展新的疾病診治方式與研究範圍,服務數萬國內國外病患,期盼能夠改善並增進全人類健康福祉。
-
在全世界發展心房顫動電燒術的里程碑中居領導地位,心房顫動為最常見之心律不整,在台灣至少約有2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患者心跳異常加速,過去只能依靠藥物治療,但卻無法根治。1999年,陳適安教授與法國
Haissaguerre
教授相繼提出心房顫動是由肺靜脈異位跳所產生,並且研發電燒技術。藉由此電燒術,病人可以免除天天吃藥之苦,不僅治癒率提高,還降低中風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從此心房顫動變成是可經由導管電燒治療的疾病,就此開啟了心房顫動治療的里程碑!本期刊論文
Circulation (1999;100:1879-1886,
IF值為39.918) 迄今已被全球引用1157次!
是全球突破性的新發現。
-
全球第一位提出上腔靜脈亦是心房顫動異位跳的另一個來源的系列報告:陳適安教授團隊於隔年再於
Circulation (2000;102:67-74)
發表上腔靜脈亦為心房顫動異位跳產生的另一來源。是全球首次新發現,使得心房顫動電燒手術的方法有所改變,並使成功率向上提升。
-
臨床上首創使用頻譜分析電生理訊號方式來輔助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增進手術的成功率:研究團隊為了突破電燒成功率與進一步了解心房顫動機轉,領先全球於
2006年於臨床上使用頻譜分析方式研究病患心房顫動時的心房主頻分布,發表於J
Am Coll Cardiol
(2006;47:1401-1407)。目前全球2007年,2012年,與2017年心房顫動電燒手術準則也將頻譜分析列在輔助電燒手術方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