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22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黃永輝 醫師
(左:賴副總統清德 中:黃永輝醫師 右:周慶明理事長)
簡歷
- 民國34年 生於台灣桃園
- 民國60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 民國111年 榮獲防疫特殊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即使病人只是點頭示意,也不知是否真的聽進去,但只要能幫助改善民眾健康,他就會不厭其煩地多叮嚀幾句。
-
已屆70歲的黃永輝,早就過了法定退休年齡,兒子在美國大企業上班,收入足以讓他褪下白袍,去過悠閒的退休生活。但自嘲對金錢「沒概念」的他,至今仍堅持留在社區執業,一晃眼已近40年。能夠堅守崗位這麼久時間,除了對於周遭鄰里的服務熱忱,更來自黃永輝對於醫病關係的堅持與承諾。每次有人問及為何還不退休,他總笑笑回答:「因為病人不希望我退休啊!」
-
回首黃永輝的從醫路,年輕時考上台灣大學醫學系,他選擇了當時最流行、也最受尊敬的外科,畢業後先到台北榮總醫院擔任外科及骨科醫師,逐步累積實戰經驗。
-
經常參與課程,同業讚好學,然而,在大醫院的日子卻讓他發現,「當一個外科醫師,總是利用開刀治療,為何不在源頭就醫好?」假使患者病情能在基層就照顧好,大可不必走到後面那條開刀之路,對國家整體醫療資源的運用來說,應該更有幫助。
-
1978年黃永輝毅然放棄大醫院的穩定職務,選擇回到老家開業。早期國內尚未實施醫療分級制度,如果有病患罹患盲腸炎,擁有精湛手術經驗的黃永輝,便可立即開刀治療。分級制度上路之後,黃永輝也順應時勢取得家醫科執照,轉做基層照護及轉診協助。比方說,如果病患需要執行骨科手術,他會建議轉診長庚醫院,盲腸炎或疝氣等小手術,則轉診到其他地區醫院。
-
在桃園一帶耕耘多年,黃永輝發現,人口老化的潮流導致慢性病患不斷增加。高齡化碰上慢性病的結果,就是很多老人家同時罹患三、四種病,每次跑大醫院掛不同科,恍如闖進迷宮,拿到的藥加起來十幾種,很多人連該怎麼吃都搞不清楚。黃永輝認為,基層醫師可幫助老人家檢視用藥狀況,做好定期追蹤,更能避免不必要的藥物浪費與無效醫療。很多慢性病連帶產生的併發症,也可在社區診所就近治療照顧,不用讓病人一天到晚跑大醫院排隊。
-
回首多年的基層行醫經驗,黃永輝不吝分享自己的心得給年輕一輩,社區醫療需要全方位的醫學人才,強項在於提供病人最即時、且就近的服務,「雖然醫師不是萬能的,但只要有誠懇的態度,絕對能獲得病人的信任!」或許,台灣失落已久的和諧醫病關係,可從第一線的社區診所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