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7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徐超群 醫師
(左:陳時中部長 中:徐超群醫師 右:邱泰源理事長)
簡歷
- 民國50年 生於台灣嘉義
- 民國78年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88年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畢業
- 民國104年 榮獲嘉縣縣醫師公會特殊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徐超群醫師於86年至美國學習醫療政策,在美國所學經驗,讓他深知完善的醫療政策是保障民眾健康照護最重要的核心,因此在學成返國之後便開始關心國內之醫療政策,積極投入基層醫療的公共事務,為基層醫療制度面、執行面及總額規劃等醫療政策盡心盡力,貢獻良多。
-
徐超群醫師在嘉義縣鄉下的基層執業深深感受到偏鄉醫療的不足,親身體驗到鄉下民眾就醫的不便,常常可見多病、行動不便又獨居的老人就醫的困境。他有滿腔的熱誠希望能改變這樣的醫療難題。於是徐醫師自民國93年起即投入偏遠鄉鎮的巡迴醫療服務,自購巡迴醫療專車,載著藥物和藥師、護理師到無醫村做巡迴醫療的服務。另外他知道只憑一己之力能夠照顧的病人有限,規劃良好的醫療政策將醫療資源帶入偏鄉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於是他積極投入偏鄉的醫療政策,和健保局一起研擬一個全面性關心偏鄉醫療的計畫,推出「西醫基層總額支付制度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改善方案」,自民國94年度起在基層健保總額中編列專款來推動這個方案。此方案在民國100年後改名為「全民健康保險西醫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改善方案」,用來照顧更多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民眾。希望經由這個方案讓基層醫師走入醫療資源不足地區,與當地社區結合,築構嚴密健康照護網,為當地民眾增進健康便利性,達到全國無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目標。
-
徐醫師在他巡迴的地點不只是看病,還不定期舉辦衛教講座,把一些常見或正在流行的疾病用簡單的語言做一些介紹,教育民眾的醫療常識,指導正確的用藥態度,建立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利用在社區看診的機會,指導護理系學生社區和偏鄉醫療的教育,對於行動不便或重病的民眾以及獨居老人,也會就近到宅訪視,給予適時的醫療照顧和協助。
-
嘉雲南地區是慢性肝炎盛行的區域,徐超群醫師在這個區域巡迴醫療也發現許多新的患者,除了例行性的抽血追蹤檢查之外,他也特地聘請胃腸肝膽科的專科醫師來診所支援,開立特別門診並做超音波檢查,並定期安排偏遠地區的患者到診所檢查。很多患者是獨居或是行動不便,要他們出來檢查是有困難的,徐醫師因此分批約了一些患者,親自開著巡迴醫療使用的車子,將他們載來診所做超音波檢查,做完後又一起載回去,雖然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神,徐醫師覺得這樣的做法是值得的,因為對於病人的醫療照顧應該是完整性的。不知不覺巡迴醫療的工作已做了10幾年,很多患者也變成了老朋友,他們會和醫師分享著生活瑣事,徐醫師覺得去巡迴醫療就像是去看看老朋友,去關心他們的健康,這樣的道路徐超群醫師會一直的走下去,因為他知道在偏遠的鄉下小村莊裏有一群朋友是需要他去關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