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2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王秋華 醫師

(左:吳副總統敦義 右:王秋華醫師)

簡歷

  • 民國22年 生於台灣省台北市
  • 民國48年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74年 榮獲教育部優良教師獎
  • 民國88年 榮獲徐千田癌症研究傑出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1. EB病毒與NPC之研究(1969-1973):開啟國際及臨床、基礎合作之研究先端,建立台灣之EB病毒抗體之螢光測定法(台灣本土自製),並探討EB病毒與NPC及惡性淋巴瘤之關係,發現EB病毒抗體在血液疾病,特別是惡性淋巴瘤及NPC有特別高力價陽性現象,尤其後者,抗體力價與病情有相關關係,此研究也在日後解開了惡性淋巴瘤合併吞噬症之病理機轉。
  2. HTLV-I之研究(1987-1996):建立HTLV-I抗體之篩檢及確定檢查法,展開台灣20個鄉鎮居民之篩檢,發現HTLV-I病毒在台灣之盛行率為0.45%,並有家族聚集現象。再由血液病患及ATL/L病患家屬之分析,證明HTLV-I病毒之傳染途徑為性交,母子垂直傳染(藉由哺乳傳染)及輸血(藉由白血球傳染)。將此結果提報衛生署,並建議台灣血液基金會將HTLV-I抗體檢查,納入供血者之篩檢,為血液安全把關,更加一層。
  3. 台大抗癌化學治療室之催生:1973-1974赴美進修,回國後參考美國模式,於1975年首先在內科門診治療室設置化學治療室,提供患者舒適而專業之照顧,為今日台大化學治療室之雛型。建立化學治療患者之檔案,包括病名(臨床及病理診斷),病期,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副作用等,完整的紀錄,作為日後治療之參考。並集中全院抗癌化學治療於同一單位,由腫瘤部統一管理經營,開啟日間住院模式之門診化學治療,由專業醫護人員照顧,嘉惠癌症病患,也符合經濟效益。
  4. 癌症專科醫師訓練及台大醫院腫瘤部之成立:參與台大醫院成立腫瘤部,由組織規劃,病房設計,病歷檔案室,討論室,治療室,藥劑調配室以及門診佈置等不遺餘力,並強調癌症多科之整合性治療,奠定腫瘤部今日之風貌。
  5. 參與癌症專科醫師訓練,培育癌症專科醫師人才。
  6. 完成台灣首例骨髓移植及設置骨髓移植病房及發起成立台灣骨髓銀行。
  7. 促進台灣血液科技與血液事業之發展:推廣血液成分療法,至各大醫院巡迴演講,推廣成份血液療法及適當而正確的用血觀念。建議衛生署訂立醫院血庫設置之標準(含設備、人員及檢驗)。積極參與血庫工作人員(含醫師)之講習及訓練,培育血庫工作人才。辦理醫院血庫之評鑑,由血液病學會擔任,後來由新成立之輸血學會主導,提升血庫之品質。
  8. 設置台大血癌研究金,實施白血病之MIC分類,促進台大血液科團隊之研究與發展。
  9. 建立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優秀的血液檢查室:CBC檢查之統一,強調檢驗品質,推廣品管,建立優良之血液檢查室。積極教導技術員血球形態之鑑別及血液學常識,並開發新的檢驗項目。保留珍貴的骨髓標本及報告以及引進骨髓活體切片法,在血液病討論會和臨床病李討論會屢屢提出有利證據,也提供血液病研究上,原始而正確的資料及標本。
  10. 熱心指導醫學院學生血液學課程及實驗,住院醫師及血液專科醫師之指導與訓練。
  11. 退休後兼職於台灣血液基金會及台北捐血中心,致力於供血者健康之維護及受血者輸血安全,推廣適當而正確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