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2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陳偉德 醫師
(左:吳副總統敦義 右:陳偉德醫師)
簡歷
- 民國39年 生於台灣省台南市
- 民國65年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71年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營養研究所畢業
- 民國82年 榮獲台北市醫師公會杏林獎
- 民國87年
榮獲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兒童成長研究獎
- 民國97年 榮獲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科醫學教育貢獻獎
- 民國99年 榮獲行政院勞委會國家人力創新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
陳偉德醫師多年致力推廣醫學教育,2004年取得美國內科醫學會授權,引進迷你臨床演練評量(mini-CEX),開始訓練種子教師,教導臨床醫師對醫學生獲住院醫師,藉由一對一師徒式直接觀察學員與病人例行的醫療行為,再由臨床教師依七項標準給予評量,並立即給予教學回饋,彌補傳統教學只聽學員報告,而未能「觀其行」的缺陷,目前已是世界各國臨床醫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陳醫師將其成果發表9篇醫學教育論文提供各界執行mini-CEX參考,並遠赴新加坡、中國成都、美國紐約、捷克布拉格、西班牙馬拉加等地,參加國際知名醫學教育研討會,宣揚台灣醫學教育執行mini-CEX與世界同步的進展,對台灣建置及推廣mini-CEX居功厥偉,同儕於醫學教育期刊中稱他為「台灣的mini-CEX之父」,並榮獲行政院勞委會「國家人力創新獎」。
-
陳醫師也是中國醫藥大學醫學教育改革的主要推手,在模組課程整合、臨床技能與溝通、多元教學評量等亦多有創見,促進醫學系短期即通過TMAC評鑑,親自研發「解惑研討會」,幫助初入職場的醫學生減緩壓力,又引進「健康照護矩陣」,做為提昇整體醫療品質的工作。
-
在台灣地區尚無界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之前,引進重高指數作為簡易之兒童體位評估法,訂定兒童與青少年肥胖治療準則,多篇研究論文也被收錄或引用在小兒肥胖的教科書。2002年陳醫師新創依健康體適能篩選健康個案所訂定之生長曲線圖,衛生署核定為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定義肥胖之標準,沿用至今。更引用美國醫學會等15個學會組成委員會,對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的預防、評估與治療,提出的新建議「四階段積極減重計畫」,整合包括:健康照護、社區資源、自我照顧的慢性照護模式,發表「肥胖兒童及青少年之篩檢與四階段積極減重計畫」專文,希望達成更完備及更有效的成果。
-
發現優碘臍帶護理造成新生兒甲狀腺功能篩檢異常之證據,改變台灣以優碘作為臍帶護理之習俗,陳醫師因此項具體貢獻及有關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之研究,榮獲行政院83年模範公務人員獎。
-
在2001-2009年擔任院長期間,在人口外移、老化嚴重的北港台西沿海地區,積極致力於營造以病人為中心的優質醫療環境,大幅提升服務品質,讓醫師實際參與並投入社區健康促進工作,並創新提倡以醫療關懷人群及社會的「社區好醫院」。
-
陳醫師是台灣地區於醫院內成立臨床營養小組的先導者之ㄧ,與陳維昭教授等人成立台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陳醫師亦推動台灣地區母乳哺育,訂定嬰幼兒餵食及營養需求之規範,與張美惠教授等人成立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