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2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鍾昌宏 醫師

(左:吳副總統敦義 右:鍾昌宏醫師)

簡歷

  • 民國34年 生於台灣省高雄縣
  • 民國59年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99年 榮獲保生大帝仁心仁術醫療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1. 引進「Hospice」理念,並將「Hospice」首譯為「安寧照護」,此理念深受台灣醫界與社會大眾認同與引用,而後亦取得衛生署的認同及採用。且安寧照顧理念的推展,強烈影響台灣醫療環境,喚起醫界及民眾對臨終關懷的重視,改變「安樂死」之想法,成為「安樂活」。
  2. 於79年擔任馬偕醫院淡水分院院長任內,在淡水分院成立全台灣第一個「安寧病房」,使台灣晉升為世界第18位具有「安寧醫護」病房的國家。現在臺灣各地已普遍成立安寧病房, 且從癌症、漸凍人,已普及至非癌症八大疾病臨終安寧療護,明顯改善臨終者生命品質與尊嚴。
  3. 於79年協助成立「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安寧照顧基金會」,期間也協助衛生署推展「安寧療護」的理念至各醫院與社會各階層,及協助推動安寧立法與新安寧運動等。
  4. 於84年成立「台灣安寧照顧協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結合各種專業人員,推展安寧療護之技術發展。
  5. 於88年成立「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結合安寧療護醫師群,推展安寧緩和醫學。
  6. 在台北醫學大學等醫學院執教,教授科目如安寧療護、腫瘤學與生死學。多年教育及培養「安寧療護」與「腫瘤學」醫護工作人員不計其數,對深化安寧療護及腫瘤醫學品質與建構台灣安寧療護與癌症醫學綿密網路具有革命性貢獻。
  7. 鍾醫師因基督宗教情懷,選擇當時冷門的放射腫瘤醫學,成為台灣近代接受腫瘤訓練的第一位醫師,在台北榮總9年腫瘤科訓練及服務後,被邀請至馬偕醫院開創腫瘤科及安寧病房。於馬偕醫院服務25年,退休後,自願至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開創癌症中心、放射腫瘤科與安寧病房,以繼續服務偏遠的東部住民並參加山地醫療服務,學習原住民語言,幫助山地同胞。
  8. 在2010年榮獲台南學甲慈濟宮頒發首屆保生大帝醫療貢獻獎,鍾醫師將此獎座義賣所得貢獻給羅東聖母醫院,作為老人大樓建設基金,當時媒體稱鍾醫師為「台灣安寧之父」。
  9. 鍾醫師在門諾醫院工作認真、積勞成疾,曾接受5次心導管手術,心血管放置5支支架,在門諾醫院工作6年,原盼望退休頤養天年,但受羅東聖母醫院陳永興院長再三懇請,擔任腫瘤科暨安寧病房主任,繼續為東北部癌症與臨終病患服務。之後在羅東聖母醫院服務期間又因心臟疾病,在台北榮總接受兩次電擊、一次電燒及再放置三支支架,準備退休,臨上飛機,又因嘉義聖馬爾定醫院缺乏放射腫瘤科醫師,又被邀請來聖馬爾定醫院服務癌患及開設腫瘤與安寧療護門診。這種焚而不燬的精神,常感動意志消沉的癌症病患與家屬,對醫院同仁也存激勵作用。
  10. 鍾醫師個人興趣廣泛、熱情洋溢,熱心參與各種公益活動,包括成立癌症病友會、擔任陶聲洋防癌基金會董事等義務工作,自身更具有柔道、象棋等才藝之上段能力,且博學多聞、風趣幽默,他將這些專長揉合在他的樂觀心情裏,感染了無數的醫護與病患。
  11. 鍾醫師一生從事癌症及安寧醫療衛生工作任勞任怨,至今行醫已41年,雖經歷各種困難及本身疾病痛苦,但其愛心服務、貢獻人群之行止,充分彰顯醫療衛生人員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