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柏青 醫師
簡歷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沈柏青教授,民國24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縣,民國50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進入高醫外科服務,於民國56年至日本九州大學留學,專攻肝膽外科之研究,學成得到到博士學位後,本著愛高醫的使命感回到母校貢獻所學,並應聘為外科教授(主要負責肝膽胰外科),培育高醫外科人才,在這37年間,將他一生的黃金歲月奉獻給高醫,勞苦功高,值得後輩尊敬及效法。
貢獻事蹟:
一、對肝膽胰外科方面的貢獻:
1.1973年台灣在國際環境極端惡劣之下,應高醫大附設醫院楊振忠前院長之聘毅然回國,帶動以後校友回國之風氣。
2.回國之際帶回大量外科書籍及資料,對當時缺乏參考資料之早期研究生,提供重要參考資料。並強化與日本九州大學及其他大學之合作關係,將檢體膽汁送往分析,並由九大請來專家教導厭氧菌之培養及提供設備,提供外科之水準。
3.在高醫大附設醫院服務期間訓練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各國及國內多所醫院之醫師,從事肝膽胰手術及膽道鏡使用,奠定高醫肝膽胰外科享譽國內外之基礎。
4.多次以高醫大醫院名義在國外演講或擔任座長,對提高母校聲望做出貢獻:日本消化系醫學會(仙台)、日本外科學會(福岡)、日本膽道外科(長崎)、國際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印度、希臘)、日本醫師會、東京亞洲外科醫學會(福岡),參與英日文醫學教科書之發行(Oxford Text book of Surgery:Pyogenic liver abscess,台灣肝內結石症,Vagotomy對肝膽胰機能之影響)。
5.第一位以私校教授身份受聘,擔任舊制教學醫院之評鑑委員,及外科組召集委員,接著擔任新制評鑑教研組為元及追蹤輔導委員,以其經驗對高醫大附設醫院評鑑提供重大建議及改進意見,以召集委員身分受評鑑醫院及醫策會之肯定。
二、對醫學方面之貢獻
任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內分泌醫學會、移植醫學會、雷射醫學會、台灣醫學會監事、台灣醫學會節目委員、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雜誌編輯委員、專科醫師甄試委員、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常務理事、理事長、台灣醫學會及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國際委員會召集委員,對提升消化系外科至國際水準做出貢獻。
三、對高雄醫學大學方面之貢獻
1.曾任外科主任、肝膽外科主任、病歷、開刀房主任、副院長,協助三位院長推行院際合作關係;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名譽教授、課程委員會委員、杜聰明教授教育基金會管理委員、傑出校友推選委員、中和紀念醫院顧問醫師、口腔衣學院兼任教授、校長諮詢委員、醫學系推甄入學口試委員、校友會顧問,現任阮綜合醫院顧問醫師。
2.在高雄醫學大學經費不太充裕時期擔任外科主任時,自掏腰包聘請助理處理科內行政及教學工作。在學校主辦國際膽石症研習會,並自籌經費邀請國際出名專家到校訪問如:Maki Sugiura,中山文夫,Solway等。對提升高雄醫學大學肝膽胰外科到國際領域作出貢獻。
3.自退休之後,每週仍不遺餘力地參加晨會教導醫學生。
四、對醫學會方面之貢獻
1.代表高雄醫學大學參與高雄市醫師公會工作,曾任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創立高雄市醫師公會雜誌並一直擔任"柏青專欄"作者,宣揚高醫教育與醫療理念。
2.在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曾擔任台灣醫界雜誌之編輯委員及其常務理事,並擔任國際事務委員會召集委員及台灣醫學會國際事務召集委員,參與促進台灣與各國之間之醫療及醫學會外交關係,並順利協助高雄醫學大學第5屆校友吳運東理事長出仕CMMAO會長,世界醫師會之理事一職,並宣揚高雄醫學大學校友之成就。
3.現任高雄市衛生局顧問、衛生署衛生政策諮詢專家、醫事審議委員、醫事鑑定小組委員;曾任行政院政務顧問、新制醫院評鑑基準改革委員、醫療弊端督導小組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