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典範廳

歷屆台灣醫療典範獎

201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張玉麟 醫師

(左:Dr. Wonchat 右:張玉麟醫師)

簡歷

  • 民國50年 生於台灣省屏東縣
  • 民國76年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 民國97年 榮獲花蓮縣醫師公會第一屆醫療奉獻獎
  • 民國98年 榮頒台北市第一國際獅子會第五屆台灣貢獻獎

推薦理由及傑出貢獻事蹟

  眾所皆知,在東部地區極度缺乏腦神經外科醫師,為顧及腦傷病患送至台北會延誤搶救時機,因此張醫師在1997年加入慈濟醫療行列,為偏遠醫療努力來到醫療資源不足的東部,在當地看到因花東縱谷地形如此狹長,不忍病患長途跋涉,在2003年自動請調至更偏遠的花蓮台東交界處-玉里鎮,成為第一位花東縱谷開腦的醫師,除了搶救生命,更不時深入山區部落真心守護民眾的健康,雖然慈濟玉里醫院為偏遠地區49床以下之小醫院,但張玉麟醫師本著生命平等,醫療品質不打折的理念,一路走來帶領醫療團隊提供優質的人文醫療照護。

貢獻事蹟:

一、投身於緊急醫療工作,不分日夜,守候急診室
  
「人命只在呼吸間,差一秒就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100床以下之醫院可以不設急診,但張醫師不忍偏遠民眾半夜病痛找不到醫師,帶動駐診醫師不僅提供24小時急診服務,為提高醫療品質避免病患等後過久,更安排24小時內外科2位醫師同時值班。張醫師身為院長除了親自照顧病患、執行緊急手術、負責行政業務,還每月10天親自值1天24小時之急診班,在人力缺乏時,更是1個月值18天班仍不以為苦,只為病患解除病痛。

  張醫師多年來駐守偏遠花東縱谷及時的搶救不僅挽回無數生命,更使搶救回來的病患免於殘障,減少家庭負擔,也節省不少社會成本。為能拆除病患腦中的定時炸彈(腦動脈瘤),張醫師於2003年主動向健保局申請通過成為49床以下醫院,也成為東部唯一能實施腦動脈瘤手術的地區醫院,由於及時的搶救,讓原先昏迷指數只有三分的病患術後能完全康復,兩週就出院。搶救一個病患對病人而言,是一個生命與身命其背後,對一個家庭,尤其在生產力低的偏遠地區,其意義更大。如同腦溢血的警察,經開腦手術後仍能回到崗位繼續執勤,不僅救一個人更是救一個家庭。

  花東縱谷地形狹長,轉送病患往往救護車速趕不上病情惡化的速度,幸好張醫師是一位腦神經外科醫師,不怕辛苦願意駐守在這個中間點上,讓病患開完刀一週即可出院。保障遊客生命安全,觀光產業必須有醫療做後盾,讓花東觀光客的生命有了保障,更節省了健保資源。

二、配合鄉下作息展現以病人為中心的作為
  
為配合鄉下民眾作息,張醫師自2003年起,開辦早上6點開始看診的晨間門診,至今已8年,深獲好評,且每月流感疫苗開打,更是率領同仁於清晨抵達山區部落為長者施打疫苗,除了讓長者節省車資,更讓不良於行之長者受惠。

三、偏遠居家關懷
  
張醫師有鑒於鄉下地區醫療資院欠缺,民眾總是將小病拖成大病才就醫,及獨居老人需要關懷及照護,常利用空檔及假日協同同仁一起關懷及探診。因將病患視同親人關懷,除平日探診,逢年過節亦是分送愛心,真正做到全人照護。

四、社區醫療
  
推動健康促進於2011年成為WHO健康促進醫院網絡會員,面對高齡化社會,張醫師非常關心社區並了解當地民眾的需求,玉里鎮的高齡人口超過17%,因此張醫師積極推動玉里慈濟醫院成為高齡友善醫院,張醫師為推動環境友善,節能減碳不遺餘力,同時親自帶動全院同仁,利用假日一起做環保。

五、大愛無國界
  
雖然人人有健保,但是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仍是欠缺,張醫師利用假日參加慈濟人醫會到山區部落義診,並帶領醫學生感受不一樣的醫療模式,有些病患不願就醫,需要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去溝通,張醫師即發揮他的人文醫療模式,讓病人肯踏出家門去就醫,除此之外,張醫師更發揮愛心自費自假到國外義診及賑災。張醫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病患的生命,不顧自己的健康守護著民眾的健康,用最真誠的愛心守護大愛,這就是台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