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聲 明 】
驟然廢止DET制度將傷害台灣整體醫療
112/2/27
台灣的醫療以健保為主體,過去一向「物美價廉」馳名國際,隨著我們對於醫療的投資不足,經常性醫界保健支出 (CHE) 占GDP比率偏低,世界先進國家38個國家中,台灣位居35名後半段班,台灣人平均餘命不但輸給韓國,更是四小龍之末。癌症五年存活率、新生兒死亡率、慢性病照護等皆不如先進國家。
因此,要讓台灣醫療能夠持續進步,適當的擴大健保費用是有必要的,而且投資台灣的醫療,就是投資台灣的未來,讓人民活得健康與快樂。期待政府每年能編足健保預算,並依照需求逐年提高健保總額以迎頭趕上OECD國家,造福民眾。
近年來健保署對於台灣的藥品管控非常努力辛苦,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沒有「餘裕」下,又碰上農曆春節休息十天,再加上疫情與國際因素,就容易出現暫時性的缺藥。然權衡大局,如果驟然廢止DET制度,藥費不加以合理管控,勢必排擠到其它醫療支出,恐怕對台灣整體醫療環境和經濟成長都會有重大傷害,所以不可不慎。
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把「餅」做大,合理增加總額給付包括藥費、檢驗費、診察費、處置費和手術費等,同時優化DET的做法,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短期的作法,是希望可以和醫界洽商,如何合理的執行DET,例如台灣老化非常嚴重,有許多三高慢性病的藥物,是屬於「三同」「三B」類的藥品,這10年來DET的調整,幾乎到底價,若再往下調整,國外廠商將撤出台灣,劣幣驅逐良幣,絕非消費者病友所樂見,所以如果在調整之前,可以事先知會全聯會洽商,將是台灣醫療之福。
因此本會主張面對缺藥是一個多重因素影響的結果,不應該頭痛砍頭,而應該從長檢討,從速處理,以解短期缺藥問題,並根本處理健保長期制度產生的病根。在尚未有適當的改善方案之前,先擴大補充健保費用預算,以免造成情況惡化而影響醫療品質與獲取民眾信心。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基層醫療委員會 副召集委員 王宏育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周慶明
新聞聯絡人:主任秘書 林忠劭 0932-18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