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安全暨品質研討系列《106》 主題: 登革熱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之醫事人員教育訓練 |
![]() ![]() |
主辦單位: |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灣醫學會、台大醫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執行單位: | 各縣市醫師公會 |
主持人: | 【台北市】李明濱名譽教授、邱泰源理事長 【台南市】郭宗正院長、陳相國理事長 【高雄市】侯明鋒院長、賴聰宏理事長 【屏東縣】黃炳生院長、鄭英傑理事長 |
時 間: | 108年7月27日(星期六)13:30~15:30 |
地 點: | ※現 場:台大醫院第七講堂(台北市常德街1號)名額250名
|
簡 介 | |
1.宗 旨: | 本研討會擬經由政策法規、臨床實務、實證醫學、案例剖析等面向之探討,強化病人安全,提升醫療品質,紓解醫療爭議,建置優質安全之醫療環境。 |
2.目 的: | 為提升醫師對於登革熱之臨床診斷及治療能力,期能早期診斷並加強對疑似病例之通報,儘早提供病患適當臨床處置;同時增進醫師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臨床專業知能,以及對疫苗接種政策的瞭解。 |
3.緣 起: | 近年來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蟲媒傳染病對人類的威脅也隨之上升,其中,登革熱為最重要之蟲媒傳染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約有半數的人口(39億)受到登革熱的威脅,每年約有3.9億人感染登革熱;臺灣108年境外移入累計病例高於近10年同期,又因暖冬現象,南臺灣病媒蚊密度已自3月起上升,5月底也已發生本土群聚疫情,整體流行疫情風險大為增加,而近3年因國內流行疫情緩和,病例總數較少,有需要透過全國性臨床人員教育訓練,提升臨床醫師之登革熱診療能力和通報警覺,爰辦理本課程。 IPD主要發生於未滿5歲嬰幼兒、65歲以上老人及脾臟功能缺損、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等高風險族群,可能引起肺炎、菌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疾病,甚至死亡,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為預防IPD重要且最具效益的策略。國內自2008年起陸續推動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政策,除幼兒常規接種外,對於老人、慢性疾病、免疫不全病人等肺炎鏈球菌侵襲性感染之高風險族群,亦需借助醫護人員協助加強宣導,提升民眾預防接種觀念,以降低其罹病風險,爰辦理本課程。 |
4.討論方式: | 本次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共同發表評論,藉由強化醫療安全、提升醫療品質之立場提供相關建言供醫界、主管機關參考,對未來防治政策之規劃提出建言,並將建請相關單位共同推動。 |
時 間 | 議 程 表 | ||||||||||||
13:00~13:30 | 報 到 | ||||||||||||
13:30~13:40 |
|
||||||||||||
13:40~14:30 | 第一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流行病學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政策 講 師:邱政洵醫師(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
14:30~15:2 | 第二場:登革熱早期診斷及臨床處置 講 師:李允吉醫師(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
||||||||||||
15:20~15:30 | 綜合討論(主持人及所有主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