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安全暨品質研討系列《110》 主題: 登革熱、屈公病與蜱媒傳染病之醫事人員教育訓練 |
![]() ![]() |
主辦單位: |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臺灣醫學會、台大醫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執行單位: | 各縣市醫師公會 |
主持人: | 【台北市】黃富源教授、邱泰源理事長 【台南市】郭宗正院長、陳相國理事長 【高雄市】侯明鋒院長、賴聰宏理事長 |
時 間: | 109年7月25日(星期六)13:30~15:30 |
地 點: | ※現 場:台大醫院第七講堂(台北市常德街1號)名額250名
|
簡 介 | |
1.宗 旨: | 本研討會擬經由政策法規、臨床實務、實證醫學、案例剖析等面向之探討,強化病人安全,提升醫療品質,紓解醫療爭議,建置優質安全之醫療環境。 |
2.目 的: | 為提升醫師對於登革熱及屈公病之臨床診斷及治療能力,期能早期診斷並加強對疑似病例之通報,儘早提供病患適當臨床處置;同時增進醫師對新興蜱媒傳染病SFTS臨床專業知能,以及對相關防治作為的瞭解。 |
3.緣 起: | 臺灣109年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啟動邊境管制措施關係,登革熱境外移入累計病例較近幾年同期為低,惟登革熱部分症狀與COVID-19相似,且時序進入高溫多雨氣候,南臺灣病媒蚊密度已明顯上升,倘未來因應疫情調整邊境管制措施,境外移入風險將可能提升,導致本土流行疫情風險亦大為增加。另臺灣108年7月出現首例屈公病本土病例,因多數屈公病患者症狀輕微常被誤認為感冒而延遲通報,且屈公病毒在病媒蚊體內增殖時間較登革熱短,傳播速率快,過去並無本土之案例,相對民眾及醫師之警覺度較不足,則導致發生本土群聚事件。爰此,為提升臨床醫師對登革熱及屈公病之臨床診療能力和通報警覺,有需要透過全國性臨床人員教育訓練互相交流登革熱及屈公病臨床表現與診斷之經驗,期能降低疑似病例之就醫次數和縮短隱藏期,以利防疫單位即時採取防治措施,防範疫情蔓延,爰辦理本課程。 臺灣108年首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確定病例,SFTS是一種新興急性蜱媒傳染病,並於109年4月15日公告列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是經由蜱蟲叮咬感染,感染者多數有發燒、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的情形,少數嚴重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鑒於SFTS屬於新興急性蜱媒傳染病,相對醫師之臨床診斷及通報警覺度皆較不足,爰辦理本課程,透過本次課程提升臨床醫師有關SFTS病例之診斷處置及相關防治作為,期能早期診斷並儘早提供病患適當臨床處置。 |
4.討論方式: | 本次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共同發表評論,期待透過實務經驗分享,藉由強化醫療安全、提升醫療品質之立場提供相關建言供醫界、主管機關參考。 |
時 間 | 議 程 表 | ||||||||||
13:00~13:30 | 報 到 | ||||||||||
13:30~13:40 |
|
||||||||||
13:40~14:30 | 第一場:登革熱及屈公病臨床診斷與處置 主講人:劉永慶醫師(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
||||||||||
14:30~15:20 | 第二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之防治及臨床處置 主講人:陳孟妤防疫醫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
15:20~15:30 | 綜合討論(主持人及所有主講人) |